.

病理精品课题库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一、名词解释1.脂肪变性:细胞浆内甘油三脂(中性脂肪)的蓄积。2.营养不良性钙化:继发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内的钙化。3.包裹:坏死灶如较大、或坏死物质难干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最初是由肉芽组织包裹,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4.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5.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见于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呈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似虎皮斑纹。二、选择题1老年人产生萎缩的器官主要有(B)A心、肾B脑、心C肝、肺D心、肺E肾、脑2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时,其脂滴的主要成分是(D)A磷脂B胆固醇C脂褐素D中性脂肪E蛋白质3发生液化坏死基本条件(D)A含较多的可凝固蛋白B组织凝血较严重С有腐败菌感染D产生蛋白酶较多E组织较松软4下列哪项不属于萎缩:(E)A老年男性的睾丸B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心脏C脊髓灰质炎患儿的下肢肌肉D成年女性的子宫E心肌梗死后心室壁变薄5实质器官中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A心脏B肝脏C脾脏D肺脏E肾脏三、是非判断题1心衰细胞中出现色素颗粒是脂褐素。(╳)2心肌脂肪性引起“虎斑心”时,最易出现变化的部位是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3血管壁玻璃样变时,形成病变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4胃粘膜上皮可发生肠上皮化生,但绝不可能发生鳞状上皮化生。(╳)5萎缩是适应性变化,去除原因后,都可恢复正常。(╳)四、简答题1试述“三性”坏疽的区别。答:干性湿性气性病因A阻塞、V通A、V均阻塞深且开口性损伤,有含气菌部位四肢多肠、肺子宫等深部肌肉特点干、分界清界线不清气泡成蜂窝状临床症状轻,预后好毒血症明显预后差毒血症差,预后差,截肢2试述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果?答:1)形成原因:血管中逸出的cell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2)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3)临床意义:①局部沉着过多,提广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②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二)一、名词解释:1化生:由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2机化: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过程,最终形成瘢痕组织。3溃疡:皮肤和粘膜的坏死组织崩解或液化后脱离原来的组织,可留下局部组织缺损,称为溃疡。4坏疽: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5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有人也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二、选择题:1下列器官肥大时不伴细胞增生是(C)A乳腺B甲状腺C心脏D肝脏E肾脏2在萎缩肌细胞内可见(B)A含铁血黄素B脂褐素C黑色素D胆色素E纤维素3下列哪项变性实质上为组织坏死(C)A细胞水变性B玻璃样变性C纤维素样变性D粘液样变性E淀粉样变性4全身性营养不良时,最早发生萎缩的器官或组织是(A)A脂肪组织B心肌C脑D骨骼肌E肝5.下列病变,哪些可以出现机化过程(ABCDE)A较大的血管内血栓B较大的血肿C心肌梗死D组织内死亡的寄生虫卵E纤维素性粘连三、是非判断题:1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属于玻璃样变。(╳)2虎斑心是由于心肌脂褐素沉着。(╳)3急性肠扭转最可能引起湿性坏疽。(√)4两端开放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窦。(╳)5细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多为弥漫性的多器官受累。(√)四、简答题1试比较肥大和增生这两种不同的病理过程。答:组织、细胞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可发生于任何器官。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但肾、前列腺等的肥大则常因细胞数增多所致。组织、器官内组成的细胞数增多,称为增生。常发生于具有增殖分裂能力的细胞,如表皮组织、子宫内膜等。而不出现于心肌、骨骼肌。一般来说对机体适应反应积极意义,但有时也可能化为肿瘤。2组织坏死的结局有哪些?答:1)溶解吸收来自坏死组织本身和中性粒细胞的溶蛋白酶将坏死物质进一步分解液化,尔后由淋巴管或血管加以吸收,不能吸收的碎片由巨噬细胞吞噬消化。2)分离排出较大的坏死灶周围发生炎症反应,白细胞释放溶蛋白酶,溶解吸收加速,使坏死灶与健康组织分离。在皮肤,粘膜可形成溃疡,在肾、肺内脏可形成空洞。3)机化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最终形成纤维瘢痕。4)包裹钙化坏死灶较大,或坏死物质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由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裹,其中的坏死物有时可发生钙化。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一)一、名词解释:1修复:指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肉芽组织:由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纤维结缔组织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名。见于损伤的纤维性修复。3瘢痕组织:即纤维化的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增多,纤维细胞越来越少,剩下少量转变为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闭合消失,留下很少的小动脉和小静脉,这种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的,血管稀少的组织称为瘢痕组织,色灰白,质地较硬,缺乏弹性。二、选择题1关于创伤一期愈合正确的是:(B)A无感染故无炎症,仅有表皮再生、无肉芽组织生长B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表面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填平伤口后表再生覆盖E无感染故无炎症,肉芽组织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2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D)A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B胃肠道粘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C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D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E横纹肌损伤均不能再生3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C)A严重感染B电离辐射C含硫氨基酸缺乏D局部血液循环不良E手术缝线4下列关于瘢痕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BE)A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B与腹壁疝有关C脑液化性坏死通过纤维瘢痕修复D瘢痕的抗拉力强度可与正常皮肤相同E瘢痕的抗拉力强度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三、是非判断题:1毛细血管的再生过程是以出芽方式来完成的。(√)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能引起纤维细胞、平滑机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生和游走。(╳)3细胞损伤后能否重新构建为正常结构依赖于细胞外基质。(√)4纤维性修复必须通过肉芽组织的增生才能完成。(√)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损伤的修复(一)一、名词解释:1修复:指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肉芽组织:由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纤维结缔组织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名。见于损伤的纤维性修复。3瘢痕组织:即纤维化的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增多,纤维细胞越来越少,剩下少量转变为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闭合消失,留下很少的小动脉和小静脉,这种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的,血管稀少的组织称为瘢痕组织,色灰白,质地较硬,缺乏弹性。二、选择题1关于创伤一期愈合正确的是:(B)A无感染故无炎症,仅有表皮再生、无肉芽组织生长B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表面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填平伤口后表再生覆盖E无感染故无炎症,肉芽组织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2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D)A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B胃肠道粘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C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D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E横纹肌损伤均不能再生3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C)A严重感染B电离辐射C含硫氨基酸缺乏D局部血液循环不良E手术缝线4下列关于瘢痕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BE)A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B与腹壁疝有关C脑液化性坏死通过纤维瘢痕修复D瘢痕的抗拉力强度可与正常皮肤相同E瘢痕的抗拉力强度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三、是非判断题:1毛细血管的再生过程是以出芽方式来完成的。(√)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能引起纤维细胞、平滑机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生和游走。(╳)3细胞损伤后能否重新构建为正常结构依赖于细胞外基质。(√)4纤维性修复必须通过肉芽组织的增生才能完成。(√)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二)一、名词解释1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可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2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3瘢痕组织:肉芽组织经及建成熟形成的结缔组织。二、选择题1细胞周期包括(ABCDE)AG1期BG2期CGο期DS期EM期2细胞增殖周期包括(ABDE)AG1期BG2期CGο期DS期EM期3组成细胞外基质的是(ABC)A胶原蛋白B蛋白多糖C粘连糖蛋白D各种血细胞E膜磷脂三、是非判断题1平滑肌细胞是永久性细胞。(╳)2不论损伤程度,骨折后可完全修复。(╳)3瘢痕修复必须经历肉芽组织阶段。(√)四、简答题1比较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在创口修复及愈合的区别。答: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修复①表面24~48小时内将伤口覆盖②第三天肉芽组织填满伤口③5-7天伤口两侧胶原纤维连接,达到愈合标准。愈后切口数月形成一条白线状。二期愈合: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修复,由于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而引起组织变性,坏死只能等到感染组织被清除,再生才能开始;伤口大,收缩明显,以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多量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除以上外,如伤口面积过大,上皮不能增殖添补,必须殖皮。愈后:形成较大。2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答:1)全身因素①年龄②营养2)局部因素①感染与异物②局部血液循环③神经支配④电离辐射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一、名词解释:1心衰细胞:左心衰竭时出现在肺泡腔内的吞噬了含铁血黄素的巨嗜细胞称之为心衰细胞。2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区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而萎缩、变性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样变,这种相间的病变使得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故称之为槟榔肝。3混合血栓:一般位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4栓塞: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这种现象成为栓塞。二、选择题:1脂肪栓塞患者的一般死亡原因是(C)A动脉系统栓塞B脂肪分解产物引起中毒C肺水肿和心功能栓D肾小动脉栓塞E脑小动脉栓塞2下列哪种情况不易形成静脉血栓:(B)A充血性心力衰竭B急性黄色肝萎缩C白细胞增多症D外科手术后的病人E肺癌晚期患者3下列哪些器官不发生出血性梗死(CD)A肾B心C肺D小肠E小脑4出血可见于(ABCDE)A败血症B维生素C缺乏C再生障碍性贫血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E血友病三、是非判断题1脾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2减压病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气泡栓塞引起的。(╳)3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4致肺出血性梗死的原因主要是肺动脉栓塞。(╳)四、简答题:1比较梗死两种类型的病理变化。答:(1)贫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端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环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病灶。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环死②梗死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2简答淤血的原因、病变、结局。答:(1)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2)病变:1)肉眼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3)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至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3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答:(1)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①循环血流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滚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二)一、名词解释:1透明血栓:当机体发生DIC时,在全身微循环小血管内产生的一种由纤维蛋白组成的,只能在镜下见到的微血栓.2淤血: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发生的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3梗死:器官或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称为缺血,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二、选择题:1延续性血栓的形成顺序为(A)A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B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C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D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E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2脑梗死可发生于(ABDE)A二尖瓣狭窄全并血栓形成B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C右心室心肌梗死合并附壁血栓D主动脉瓣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E房间隔缺损患者大腿深部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3门静脉高压时建立的主要侧支循环有(ABC)A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B脐静脉→脐周腹壁静脉→腹上静脉→乳内静脉→上腔静脉C胃冠状静脉→食管下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D肠系膜上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E门静脉→脾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三、是非判断题:1大脑中动脉的血栓栓塞,其栓子可能来源于脉静脉。(╳)2只需在肺的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内见到角化上皮,胎毛.胎脂和胎粪等羊水成分就可诊断为羊水栓塞。(√)3血栓形成是指活体的心血管内发生异物阻塞的过程。(╳)4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四、简答题:1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答:(1)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2)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之;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和心血管中抠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之;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2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答:(1)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2)病变:肉眼观: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皮肤淤时发绀,温度下降;镜下观: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3)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第四章炎症

第四章炎症(一)一、名词解释1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剌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2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变灶。3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二、选择题1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D)A血管扩散B血浆渗出C纤维蛋白渗出D白细胞游出E红细胞漏出2在细菌感染的炎症病变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C)A淋巴细胞B浆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粒细胞E单核一吞噬细胞3在病毒感染的病灶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A)A淋巴细胞B浆cellC中性粒cellD嗜酸粒cellE单核吞噬cell三、是非判断题1炎症渗出与漏水不同,渗出仅取决于血管壁通适性的变化。(╳)2白细胞对病原生物的杀伤或降解机制,也可引起组织损伤。(√)3慢性类症的病理变化常以渗出为主,浸润的炎细胞常为中性粒细胞。(╳)四、问答题1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答:1)渗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混浊,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见于炎症。2)漏出液:①蛋白质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肝血液循环障碍。第四章炎症(二)一、名词解释1炎症介质:可以介导炎症反应的一些化学因子称之。2调理素:是指一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蛋白质。二、选择题1白细胞激出(ACDE)A可清除致炎因子B可稀释毒素C可释放炎症反应D可介导组织损伤E是炎症之后的特征2能释放血管活性胺的cell是(CD)A中性粒cellB嗜酸粒cellC嗜碱粒cellD胆cellE单核cell3关于慢性炎的指述,正确的是(ABCD)A急性炎反复发作转化为慢性;B常由急性炎转化而来C长期潜在毒性物质的剌激D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慢性炎三、是非判断题1免疫反应不可能引起炎症反应。(╳)2肉芽肿内的多核巨细胞是由于上皮样细胞有些分裂后胞质没有分裂而形成。(╳)3肉芽肿内的上皮样cell和多核巨cell吞噬能力很强,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四、简答题何谓肉芽肿性炎?列出结核性肉芽肿的主要成分.?答:①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构状病状;②结核性肉芽肿的主要成分是:干酪样坏死物,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第四章炎症(三)一、名词解释1炎症:即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2积脓:当化脓性炎症发生于体内空腔性脏器而脓液不流出时,我们称之为积脓。二、选择题1关于炎症的叙述,下列哪次是正确的(D)A任何机体都会发生炎症B任何损伤必然会引起炎症C致炎因子未必都是损伤因素D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E炎症不会损伤机体2浆液性卡他的病变部位(D)A关节B心包C皮肤D粘膜E肺泡壁3假膜性炎指的是(A)A粘膜的纤维素性炎B浆膜的纤维素性炎C皮肤的纤维素性炎D粘膜的浆液性炎E浆膜的浆液性炎4炎症渗出的防御作用可表现在(ABCD)A有利于清除消灭致因子B有利于炎症的局限C有利于毒素的稀释D有利于清除坏死组织E有利于炎性增生5浆液性炎症的特点包括(CDE)A是以血浆渗出为主的炎症B渗出液中含有较多的白细胞和纤维素C常好发于疏松结缔组织,浆膜和粘膜D粘膜的浆液性炎症又称浆液性卡他E一般预后较好6关于窦道和瘘管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BCE)A是内脏的脓肿形成的B是深部脓肿向体表和(或)自然管道穿破的结果C恶性肿瘤亦可形成瘘管;D常是病变开始愈合标志E脓性窦道或瘘管常有脓性渗出物排出三、是非判断题1慢性炎症灶中可以增生的细胞有单核细胞、纤维母细胞、浆细胞。(╳)2活体内能剌激血管新生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3过敏性炎症中,最突出的炎症细胞是嗜酸粒细胞。(√)四、问答题1比较急慢性炎症的特点有哪些不同表现?答:见表:持续时间表现特点急性炎症短、仅几天红、肿、热、痛末稍白细胞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和功能障碍计数增加慢性炎症持续几周或几月无急性炎症反应增生为主,浸或反应轻微润炎细胞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2炎症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请简述原因?答:①内皮细胞收缩和/或穿胞作用增强②内皮细胞损伤③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3试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答: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种类和数量上,这些变化常能反应不同的感染因素,感染程度和机体的抵抗体。如化脓菌感染引起急性炎症时,机体的正常反应是血液中粒细胞总数增加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又如当某些病毒感染时,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但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伤寒病时还能出现末稍的细胞数目降低,所以,炎症时血液中粒细胞的变化对于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第五章肿瘤

第五章肿瘤(一)一、名词解释1转移癌:瘤细胞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称转移瘤或继发瘤。2实体癌:来自柱状上皮或腺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低分化的腺上皮癌,癌巢不形成腺腔样结构而呈实体性条索,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象多见。3原位癌: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非典型性增生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基底膜保持完整。二、选择题1肿瘤发生血道转移的依据是(D)A肿瘤细胞进入静脉B血液中发现有肿瘤细胞C血管中发现有肿瘤栓子D远处器官形成同一类型肿瘤2腺癌与实体癌的区别在于(B)A间质的多少B是否有腺腔样结构形成C是否有癌巢形成D发生的部位3下列哪些种组织发生的肿瘤不能称为癌?(B)A肠上皮B血管内皮C肝细胞D甲状腺腺上皮三、是非判断题1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其分化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肿瘤的恶性程度愈高。(╳)2大多数恶性肿瘤在其形成肿瘤前均要经历非典型性增生阶段。(╳)3转移到脑称为脑转移性肺癌。(√)四、简答题试描述高分化粘膜液癌的肉眼及镜下特点。答:粘液癌是来源于具有粘膜液分泌功能的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胃肠。肉眼呈灰白色,湿润,半透明胶冻状,故又称之为胶样癌。镜下,粘液开始聚集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称之为印戒细胞,以后粘膜堆积在腺腔内,腺体崩解后粘液聚集形成粘液池,池中可见散在印戒细胞漂浮。第五章肿瘤(二)一、名词解释1腺鳞癌:同一肿瘤中具有腺癌和鳞癌的病变。2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3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二、选择题1肿瘤性增生的主要特点是(C)A增生旺盛B增生过度C增生细胞出现分化障碍D与机体不协调E增生可形成肿块2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经血道首先转移到(C)A肺B血癌C肝D肾E脑3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C)A霍奇金病B血癌C白血病D血管内皮肉瘤E以上都不是三、是非判断题1肿瘤大多数表现为局部肿块,局部肿块并非一定是肿瘤。(√)2肿瘤的异形性愈大,其分化程度愈高。(╳)3有的良性瘤亦可呈浸润性生长但不会发生转移。(√)四、简答题1试述恶性肿瘤的播散方式。?淋巴道转移答:肿瘤的扩散分为:①直接蔓延②转移?血液转移?种植转移2何谓癌前病变?常见有几种?答:癌前病变:某些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疾病及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即有可能转变为癌,如:(1)粘膜白斑;(2)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3)纤维囊性乳腺病;(4)结肠、直肠的腺瘤性息肉;(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皮肤慢性溃疡。3试述高分化鳞癌的结构特点。答:来源于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为鳞癌,具有癌的一般特征,即肿瘤实质与间质界限清楚,实质细胞形成癌巢,间质围绕在癌周边,高分化鳞癌癌巢中的细胞仍具有鳞状上皮的结构特点,癌巢中心可见粉红染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珠,细胞间有细胞间桥。第五章肿瘤(三)一、名词解释1癌珠: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癌巢中心出现同心圆状角化物质称为癌珠。2未分化癌:细胞分化极差,多为大小一致的小圆形细胞,类似胚胎样组织,难以鉴别其组织来源,为高度恶性肿瘤。3肿瘤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肿瘤的特殊性。二、选择题1良恶性瘤最根本的区别在于:(C)A切除后是否复发B肿瘤的生长快慢C肿瘤细胞异型性D是否呈浸润性生长E用手是否可以推动2癌与肉瘤的最主要区别是(B)A瘤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B组织来源不同C肿瘤内血管多少不同D转移的途径不同E发生的年龄不同3易经血道转移的肿瘤是(B)A胃癌B绒毛膜癌C皮肤鳞状细胞癌D乳腺癌E食道癌三、是非判断题1良性瘤都具有完整的包膜,分界清楚,术后不复发。(╳)2“结核瘤”是由结核病变恶性转化而来的肿瘤。(╳)3只要在血管中见到癌细胞成出现癌栓,可确定癌出现了血道转移。(╳)四、简答题试述高分化鳞癌的结构特点。答:来源于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为鳞癌,因此它具有癌的一般特点,即肿瘤实质与间质界限清楚,实质细胞形成癌巢,间质团结在癌巢周边。高分化鳞癌巢中的细胞似具有上皮的结构特点,癌巢中心可见粉红色染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珠,细胞间质细胞间桥。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

一、名词解释

1Aschoff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纤维素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

2动脉瘤:严重的粥样斑块引起相应局部中膜的萎缩和弹力下降,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引起管壁局限性扩张,称动脉瘤。

二、选择题

1肾脏体积缩小,表面有多数大疤痕,切面成楔形,见于(B)

A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B肾动脉粥样硬化

C多发性肾梗死;D慢性肾盂肾炎

E多发性肾梗死

2关于心肌梗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梗死多发性生在左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B梗死区可有血栓形成

C梗死灶累及心脏膜下层心肌不超过心肌厚度一半为心内膜下梗死

D病变多属于出血性梗死

3二尖辫狭窄可引起的心肺变化有(ACDE)

A左心房肥大扩张B左心室肥大扩张C右心房肥大扩张

D右心室肥大扩张E慢性肺淤血、水肿

4粥样斑块的复合病变包括(ABCDE)

A斑块内出血B溃疡形成C钙化D血栓形成E动脉瘤形成

?简答题:

比较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时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相应心脏病变的异同点。

答: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都有左心房容量增加,和因工作负荷增加而引起的左心房肥大扩张,但引起左心房血容量增加的原因不同,二尖瓣狭窄时,血液通过瓣口进入左心室受阻,在心脏舒张期有部分血流滞留于左心房内,加上来自肺静脉的血液至左心房血容量增大。而关闭不全时,在心脏收缩期,左心室血液通过瓣口流入左心房,左心房接受反流和肺静脉的血液,血容量也增大。在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后期,由于左心房或左心室代偿失调,两者均出现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和右心房代偿性肥大、扩张,继后发生右心衰竭和体循环淤血。二尖瓣狭窄时,由于舒张期血液不能顺利进入左心室,导致左心室血液灌流不足,因而心室腔无明显变化,狭窄非常严重时,左心室可出现轻度缩小,x线上心影呈梨形,而二尖瓣关闭不全,在心脏舒张期进入左心室的血液增多,左心室负担加重,出现肥大扩张,x线心影呈球形。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二)

?名词解释

1环形红斑:多见于儿童风湿热患者,为淡红色环状红晕微隆起,中央皮肤色泽正常。2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3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选择题

1风湿病在病理诊断上最有意义的病变为:(C)

A心包脏层纤维蛋白渗出B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C结缔组织内Aschoff小体形成D炎细胞浸润E结缔组织基质粘液变性

2动脉瘤最好发部位是(C)

A肾动脉B冠状动脉C主动脉及脑血管D下肢动脉E以上都不是

3以下不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向心性肥大的特点是(B)

A左心室壁增厚达1.5-2.0cmB左心室腔扩大

C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D心脏增大E心脏重量增加

?是非判断题

1原发性良性高血压的特征病变是细小动脉的硬化。(√)

2风湿病是一种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3良性高血压的内脏病变期,可引起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简答题

1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有哪些继发病变?

答: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粥瘤性溃疡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⑥血管腔狭窄

2试比较急性感染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

答: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

②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肉息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三)

一、名词解释

1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形成由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构成的肉芽肿性病变称为风湿小体,它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

2原发性固缩肾:良性高血压病时肾细小动脉硬化引起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分布的细颗粒状,称为原发性固缩肾。

3心瓣膜病:是指心瓣膜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二、选择题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是(A)

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B右冠状动脉主干;

C左冠状动脉主干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E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2恶性高血压病病变特点是(A)

A细动脉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B细动脉壁发生炎症性改变

C细动脉壁发生粘液变性D细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

E细动脉壁发生痉挛

3下述关于风湿性心脏膜炎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B)

A瓣膜熬生物内有细菌B瓣膜熬生物牢固粘连

C受累瓣膜容易发生穿孔、破裂D受累瓣膜以三尖瓣多见

E赘生物位于房室瓣心室面

三、是非判断题

1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呈病理性、局部性扩张。(√)

2在抗菌素广泛应用的今天,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3心肌梗死形态,一般在梗死后6h后才能肉眼可辨。(√)

?简答题

1试比较急性、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异同点。

答:相同点:均在心瓣膜上形成污秽的带菌血栓,严重者瓣膜可形成溃疡或穿孔。

不同点:见表

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区别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毒力

强(化脓菌)

弱(大多为草绿色链球菌)

血栓大小

血栓累及瓣膜

大多累及正常的心瓣膜

大多累及病变的心瓣膜

血栓脱落及影响

栓塞引起梗死

栓塞造成脏器梗死

病程

较长

影响

死亡率高,可产生急性瓣膜病

治愈率高,也可产生慢性瓣膜病

2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的肾血管病变和肾病变有何异同?

答: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均由血管变化引起,肾脏体积均缩均小变硬,但受累血管及血管病变不同,前者主要为入球细动脉玻璃样变化性及小血管内膜纤维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后者则主要为肾动脉主干或较大分支(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粥样硬化,受累严重者阻塞管腔.肾脏肉眼变化不同,前者两肾病变对称,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则由于梗死机化或肾缺血萎缩伴有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较大的凹陷性瘢痕,多个瘢痕形成使肾体积缩小。

3简述引起心肌梗死的常见病因,梗死的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

答:A凡能引起冠状动脉闭塞的原因均可成为心肌梗死的原因,常见有: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②冠状动脉痉挛;③冠状动脉的炎症性狭窄。

B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支配的区域,右冠状动脉所支配的区域,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所支配的区域。

C病理变化:心肌梗死为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形状不规则,色黄,干燥,周围伴有充血出血带,以后被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所取带;镜下为凝固性坏死表现。

4试述动脉粥样斑块各种复合病变的形成及危害.

答:1)斑块出血:因斑块缘小血管破裂或表面纤维组织破裂而致,可使斑块突然变大,阻塞血管腔;2)斑块破裂:局部纤维帽薄弱处破裂,可形成粥样溃疡及继发血栓形成,粥样物质进入血流可造成栓塞。3)血栓形成:斑块内膜损伤,为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腔狭窄或急性阻塞,脱落后造成栓塞,并可导致梗死;4)钙化:粥样坏死物内有钙盐沉积,钙化致血管壁变硬变脆;5)动脉瘤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底部的平滑肌萎缩,在血压作用下扩张。

5试述可能有哪些病理原因会造成患者左心肥大,如何造成的?

答:(1)高血压病:患者长期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要克服这一阻力,左心室因此要加强收缩,发维持心脏正常输出量,久而久之,左心室发生了代偿性肥大;

(2)主动脉瓣狭窄:当主动脉狭窄时,左心室血液则不排排尽,同时舒张期时左心室又接受左心房的血液,这样左心室血液量增多,久而久之,可引起左心室发生代偿性肥大;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舒张期时,主动脉血液可反流入左心室,再加上左心室还接受正常左心房的血液,可致使左心室血液量增多,同样也可引起左心室发生代偿性肥大;

(4)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收缩期二尖瓣应关闭,当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血液进入主动脉的同时,又有一部分血液反流入左心房,左房血量增加,久而久之,左房会发生代偿性肥大,心脏在舒张期时左心定要接受左心房较正常为多的血液,因此,左心室也会发生代偿性肥大;

6试述二尖瓣狭窄的病因,病理变化,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表现。

答:病因: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所致,少数可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病变:轻者,二尖瓣增厚形成如隔膜;重者,瓣膜极度增厚,变形,粘连,瓣膜形如鱼口,面积缩小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早期左心室舒张期→左心房代偿性扩张肥大→产生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左心房进入失代偿期→左心房血液淤积→肺淤血,肺水肿或漏出性出血→左心房衰竭→肺静脉压增高超过25mmHg时肺小动物痉挛→肺动脉压升高→内膜增生和中膜肥厚,管腔变小→长期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右心室失代偿→右心室扩张→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最终右心房淤血及体静脉淤血→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肿大,下肢水肿及浆膜腔积液等心衰表现;临床表现:二尖瓣听诊区可闻舒张期隆隆样杂音,x线检查左房增大,呈梨状心;可继发附壁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由肺淤血,患者可有咳血性泡沫痰,可有呼吸困难,紫绀表现,右心衰竭时可有全身各脏器淤血、水肿,患者常有面颊潮红等表现。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一)

一、名词解释

1Charcot-leyden结晶:支气管哮喘病理变化过程中,在支气管管壁和粘液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崩解产物。

2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病情严重者病灶可互相融合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3胸膜斑:指发生于壁层胸膜上的局限性纤维瘢痕斑块,质硬,呈灰白色,半透明,状似软骨。

二、选择题

1在支气管哮喘病理变化过程中,在支气管壁往往可见:(A)

ACharcot-leydsn结晶B矽结节C胸膜斑D胶原性结节E病毒包含体

2引起小叶性肺炎的微生物可能是发下的哪一种?(C)

A卡他布兰菌B星形诺卡菌C绿脓杆菌D汉坦病毒E立氏立克次体;

3小叶性肺炎常见的并发症不包括:(E)

A心力衰竭B呼吸衰竭C脓毒血症D脓胸E气胸

三、是非判断题

1小叶性肺炎是由产气性菌感染引起。(×)

2大叶性肺炎好发于小儿和年老体弱者。(×)

3胸膜斑是指胸膜上出的有胶原结节斑块。(×)

四、问答题

1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

答:肺心病是多种慢性肺部疾病的晚期合并症,因此肺可以看到各种原发性肺疾病的晚期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肺血管的病变主要是肺小动物的变化,表现为肌型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肥大,致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还可发生肺小动脉炎,有时可见小血栓的形成和机化。肺动脉干和分支气管腔扩张,管壁弹力纤维和肌纤维增粗,使管壁增厚,晚期管壁因纤维化而变硬。此外,肺泡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

2比较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说明三者之间的区别。

答:(见表)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发病人群

青少年

婴幼儿、老弱

各年龄组

病原体

肺炎双球菌

多种细菌

病毒、肺炎支原体

病变部位

肺泡

肺小叶:细支气管为中心及周围肺泡

肺间质组织

病变性质

纤维素性肺炎

化脓性肺炎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渗出

预后

完全痊愈

并发症,预后差

支原体肺炎:好

病毒性肺炎:差别大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二)

?名词解释

1肺气肿:是指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低,容积增大,肺功能降低的病理过程。

2病毒包涵体:指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出现的形状不一、大小不一,球形,约红细胞大小,HE染色常呈嗜酸性,周围有一个透明晕的小体。

3矽肺:指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微粒所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病变是肺组织内矽结节(硅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选择题

1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B)

AI型变态反应B呼吸道反复感染C白喉杆菌感染

D饮酒过度E支气管壁先天发育障碍

2发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原因为:(E)

A支气管腺体肥大增生、上皮杯状细胞增多B支气管壁因炎症而遭破坏

C肺组织纤维化D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E细支气管壁及肺泡间隔破坏,弹性减弱

3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实质为:(A)

A支气管和肺泡的化脓性炎症B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炎症

C肺泡的纤维素性炎D肺泡的出血性炎E肺泡的急性卡他性炎

?是非判断题

1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

2二期矽肺的矽结节主要局限在肺门淋巴结。(╳)

3小叶性肺炎常见于婴儿、老年人和体弱者。(√)

?简答题

1试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的病理学基础。

答:慢性支气管炎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病变为:

?呼吸道上皮的损伤与修复:慢支时首先受到损害的是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可发生粘连倒状,脱落,上皮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脱落,再生时可发生磷状上皮化生。

?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慢支进最明显的病变是支气管腺体的变化,由于粘膜上皮和腺体分泌功能亢进,患者出现咳嗽和咳痰的症状。

?支气管壁的其他炎性损伤:慢支时支气管壁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浸润,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软骨发生变化、钙化或骨化。

2试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1)充血水肿期:起病1-2d,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内可见大量的浆液渗出物,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大体观,病变肺叶肿胀,重量增加,呈暗红色,切面湿润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性液体。

?红色肝样变期;发病后第3-4d,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明显扩张,充血,肺泡内充满多量纤维素交织成网,其中有多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细胞和巨噬细胞。相邻肺泡内的纤维网经肺泡间孔相连接。大体观,病变肺叶明显肿胀,重量显著增加,切面暗红色,实变,硬度增加如同肝脏,故名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发病后第5-6天进入此期,镜下见肺泡内充满大量纤维素交织成网,其中有多量中性白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和红细胞,相邻肺泡内纤维素网相连接现象更明显。由于肺泡内渗出物的增加,压迫肺泡壁毛细血管致充血消退,呈贫血状,红细胞渗出停止。大体观,病变肺叶明显肿胀,重量显著增加,切面灰白色,实变,硬度增加似肝,故名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发病后一周左右进入此期,镜下见肺泡内的渗出物开始消散,渗出的中性白细胞大部分已变性坏死,巨噬细胞明显增多。纤维素网解体成碎块,并进一步熔解消失。大体观,病变肺部质地变软,切面实质变病灶消失,最终肺组织可完全恢复正常。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

?名词解释

1革囊胃:浸润性胃癌癌组织向胃壁弥漫性浸润使胃壁增厚,可达2-3cm,质硬,胃腔缩小,粘膜皱壁消失,尤如皮革成制成之囊袋样,恶性度较多。

2嗜酸性小体:为单个肝细胞凋亡,肝细胞胞浆失水皱缩,胞体复小,核碎裂或消失,整个肝细胞变成一个源红色的固形小体,称之为嗜酸性小体

3胆石症:胆道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可以在各种因素作用分析出,凝集而形成结石。发生于各级胆管内的称胆管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的称胆囊结石。

?选择题

1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是:(C)

A胃体弥漫性病变,很少或不累及胃窦B常伴有恶性贫血

C病变主要在胃窦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D胃分泌功能严重障碍,维生素B及吸收障碍

E血清胃壁细胞抗体阳性

2疡病在病理上组织损伤至少要深达哪一层:(C)

A粘膜层B粘膜肌层C粘膜下D肌层E浆膜层

3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A上消化道大出血B自发性腹膜炎;

C肝性昏迷;D原发性肝癌E功能性肾衰竭

?是非判断题

1小肠型不完全化生相对于大肠型不完全化生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关系较密切。(╳)

2胃溃疡多位于胃小侧,愈近贲门愈多见。(╳)

3急性重型肝炎发生机制主要是免疫功能过强,感染病毒多,毒力强。(√)

?简答题

1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

答:(1)肉眼观:①正常胃粘膜的桔红色色泽消失,代之以灰色;②萎缩的胃粘膜明显变薄,与正常胃粘膜清楚;③萎缩处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2)光镜下:腺上皮皱缩,腺体变小,胃体部或底部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常出现肠上皮化生,粘膜固有层出现炎细胞浸润;

2请列表比较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区别;

答:(见表)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四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常2cm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皱裂向溃疡集中

皱裂中断,呈结状肥厚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二)

?名词解释

1毒性蜂窝织性胃炎:即感染性胃炎,由化脓菌感染所致的胃粘膜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2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致之。

3海蛇头: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脐周围静脉迂曲,并向上及向下腹壁延伸的表观。

?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溃疡镜下的四层分层的?(B)

A渗出层B纤维层C坏死层D肉芽组织层E疤痕组织层

2以下哪项为进展期胃癌的肉眼形态?(C)

A表浅凹陷型B隆起型C息肉型D凹陷型E表浅平坦型

3病毒性肝炎基本病变中,属于间叶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的有:(A)

AKuptler大细胞;B气球样变性;CAcidoplilicbody

D点状坏死;ELytiihecrosis

?是非判断题

1溃疡病特指发生于消化管的溃疡。(√)

2胃癌引起的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

3肝硬化晚期腹水的生成机制之一是肝内结缔组织增生压迫于肝静脉主干。(×)

?简答题

1简述胃癌的组织发生及其慢性胃炎的关系。

答:胃癌的组织发生有以下三点:①胃癌细胞主要为胃腺颈部和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②肠上皮化生与癌变,肠上皮化生可过渡到肠型胃癌,肠化生病变向胃癌移行;③非典型增生与癌变,胃癌时重度非典型增生多出现在癌旁,有的与癌变呈移行关系。

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出现上皮化生,胃体和胃底部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称为假幽门腺化生,是产生胃腺的厚固之一。疣状胃炎病变会伴有不典型增生,此为具有癌变潜能的一种癌前病变。

2酒精性肝病与肝硬化病理变化的比较和联系。

答:酒精性肝病主要引起肝的三种损伤,脂肪肝,酒精肝和酒精性肝硬化。到酒精性肝硬化的时期,已成为肝硬化的一种,酒精性肝炎时肝细胞发生坏死,最终引起纤维化,与相邻小叶的纤维化条索相互联接,导致肝小叶的正常结构被分割破坏,形成假小叶。具有肝硬化的中典型镜下改变。有较大外观差异是存在于早、中期;

脂肪肝,肉眼观,肝大而软,黄色,肝硬化,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后期,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切面可见小结节,为纤维组织包绕,呈黄褐色或黄绿,而脂肪肝是脂滴将细胞核推剂到细胞一侧,肝细胞肿大变圆,如未发展到纤维化,或者可以恢复。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三)

?名词解释

1肠上皮化生:指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上皮和腺上皮被有杯状细胞,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的上皮所取代,与小肠上皮相类似。

2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因水分增多而肿胀,变圆,胞浆透亮,细胞体积超过正常1倍以上者为气球样变性。

3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和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选择题

1消化性溃疡最好发于:(B)

A胃小弯近幽门部B十二指肠球部

C胃与十二指肠球部D十二指肠下段E胃体部

2胃溃疡的合并症最常见的是:(C)

A梗阻B穿孔C出血D癌变E粘连

3我国门脉性肝硬变(小结节性肝硬变)的常见原因为:(D)

A慢性酒精中毒B营养缺乏C毒物中毒D病毒性肝炎E药物中毒

?是非判断题、

1根据组织学分型早期胃癌以乳头状腺癌最为多见.(×)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理改变可分为四层,由浅到深可分为:渗出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和坏死层(×)

3上消化道大出血为肝硬化的最常见并发症(√)

?简答题

1比较良性、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特点。

答:良性、恶性溃疡大体形态特点比较如表所示: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外形

圆或椭圆形

不规则形,四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

直径一般2cm

直径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平整,不隆起

不规则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多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或增粗呈结节状

2试列表比较溃疡病大出血与肝硬化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区别。

答:见表:

溃疡病大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病史

有溃疡病史

有肝脏病史

临床症状

有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

多有上腹饱胀、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

身体检查

除多有上腹部压痛外,无其他体征

多有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腹水、蜘蛛痣、肝掌、黄疸等肝病体征

生化检查

肝功多在正常范围同

多有肝功能损害

血化验

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

脾功能亢进而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

X线检查

多有龛影或间接影像

可见食管有虫蚀样改变

3简述肝硬化晚期腹水形成的机制。

答:①门静脉高压,毛细血管压力高,管壁缺氧,通透性增加水及电解质成分,血浆渗出;②肝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致使低蛋白血症;③再生结节压迫肝窦或小叶纤维化致窦内压升高,使大量淋巴液形成,从肝包膜及淋巴管漏出,进入腹腔;④肝灭活激素水平下降,使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增多水钠潴留。

4试述慢性胃溃疡的好发部位,肉眼和镜下病变要点。

答:①好发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靠近幽门处,尤其多见于胃窦部;

②肉眼特点:胃粘膜面有一卵圆形溃疡病灶,直径2cm;溃疡边缘光滑整齐,底部平坦干净,周边粘膜萎缩变薄,有时可见粘膜皱襞自溃疡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

③镜下特点:胃粘膜局部组织呈凹陷缺损,其底部从上至下可见典型的四层结构;

a渗出层: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

b坏死层: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物质

c肉芽组织层: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较多,少许炎细胞浸润

d瘢痕组织层:由纤维组织组成,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其内可见小动脉壁内膜增厚,管腔变窄或有血栓形成

5叙述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答:A、门脉高压症的表现:①脾肿大:脾静脉淤血所致,引起脾功能亢进;②胃肠淤血:粘膜淤血水肿,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③腹水:晚期在腹腔内聚集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④侧支循环形成:主要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直肠静脉曲张,脐周围静脉网曲张

B肝功能不全的表现:①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②蜘蛛状血管痣:体表的小动脉未稍扩张;③出血倾向: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淤斑;④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④肝性脑病:晚期肝功能衰竭引起神经精神综合症状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一)

?名词解释

1弥漫性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间质的化脓性炎。

3肾母细胞瘤:又称韦尔姆瘤,是来源于胚胎性肾组织的恶性肿瘤。

?选择题

1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C)

A膜性肾小球肾炎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D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下列哪个变化不是肾病综合症表现?(B)

A蛋白质B血尿C严重水肿D高血脂症E低蛋白血症

3下列符合肾细胞癌的特点?(A)

A侵犯肾静脉,容易血道转移B肿瘤组织内可见软骨肌肉

C不发生出血D肿瘤间质丰富血管小E肿瘤边界不清

三、是非判断题

1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与金葡萄菌的感染密切相关,且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明显。(╳)

2肾小球炎是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3肾细胞癌的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肾区包块和蛋白尿。(╳)

?简答题

1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答:见表

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炎症性质

病因

变态反应性

多种抗体

化脓性

细菌

发病机制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血源性感染,上行性感染为主

病变物点

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间时受累

肾盂肾间质化脓,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综合症

高烧、寒战、腰痛、脓尿、蛋白质、菌尿、血尿

结局

治愈或转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

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

2比较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与快速正行性肾炎的异同。

答:见表

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

快速进行性肾炎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症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

发病机制

抗体介导循球或植入的抗原

抗GBM型,免疫复合物型,免疫反应不明显

光镜

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形成

免疫荧光

GBM和系膜区颗粒状IgG和C3I沉积

线性IgG和C3颗粒状阴性或极弱

电镜

上皮下驼峰状溶积物

无沉积物沉积,沉积物,无沉积物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二)

?名词解释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即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病性急速发展,肾功能进行性障碍,病理学特征为多数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故名。

?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肾脏表面和切面有散在粟粒大小出血点,形似跳蚤贴附叮咬,故名蚤咬肾。

?肾病综合症:肾小球肾炎时,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症状组合征称为肾病综合征,即①大量蛋白尿;②全身性水肿;③低蛋白血症;④高脂血症和脂尿

?选择题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B)

A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IgG和C3沉积和驼蜂状沉积物

B快速进行性肾炎---新月体和钉突形成

C轻微病变性肾炎---肾小管脂质沉积和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D膜性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呈双轨状

E系膜增生性肾炎---IgG和C3沉积、系膜基质增多

2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不包括(C)

A血尿B蛋白质C低蛋白血症D水肿E高血压

3细胞癌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肾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高血压、接触古棉、石油产物和重金属等

B可分为三类: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

C三个典型疤状是腰部疼痛,肾正包块和血尿,见于大部分病例

D病为可出现多种副肿瘤综合症,如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Cushing综合症和高血压

E具有广泛转移特点,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三判断题

1肾小球肾炎早期的代偿机制为肾小球细胞增多和基底膜增厚,从而延缓病变进展。(╳)

2慢性肾盂肾炎的大体改变颇具特征性,造影检查可显示肾脏体积对称缩小,伴有典型的粗糙疤痕和肾盏变形。(╳)

3膀胱移行细胞癌无论分化程度如何,手术后均易复发,但患移行细胞癌I级的病人10年生存率仍可高达98%。(√)

四问答题

?肾小球肾炎基本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答:1)肾小球细胞增多:

?毛细血管丛的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引起大红胃,蚤咬肾;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出现大白肾,病人迅速出现少尿、无尿和氮质血症;

?③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出现肾病综合征。

2)基底膜增厚引起通透性增高,出现蛋白尿、脂尿;

3)炎性渗出和坏死,严重时可见尿液混浊,肾功能受损;

4)玻璃样变和硬化,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氮质血症,严重时致肾功能衰竭。

?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有何区别

答:1)肾盂肾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肾小球肾炎则主要为抗原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

2)肾盂肾炎主要是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而肾小球肾炎则主要累及肾小球;

3)肾盂肾炎蛋白尿无或轻微,而肾小球肾炎常出现大量蛋白尿;

4)肾盂肾炎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而肾小球肾炎少见;

5)慢性肾盂肾炎时,双侧肾脏体积不对称缩小,伴有典型的粗糙疤痕和肾盏变形,而肾小球肾炎时,两肾变化常较一致,如出现大红肾,蚤咬肾或大白肾等;

6)肾盂肾炎不会引起肾功能衰竭,而肾小球肾炎后期常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三)

?名词解释?新月体: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呈新月形。

?大白肾:新体性肾小球肾炎或膜性肾小球肾炎等双肾肿大,颜色呈苍白。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肾炎晚期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质地变硬,颜色苍白。

二、选择题

1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E)

A化脓性炎B以出血为主的炎C以变质为主的炎

D以渗出为主的炎E以增生为主的炎

2引起肾盂肾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C)

A葡萄球菌B变形杆菌C大肠杆菌D产气杆菌E链球菌

3慢性肾盂肾炎的大体标本病变特征是(B)

A原发性固缩肾B马鞍肾C大红肾D颗粒性固缩肾E大白肾

三是非判断题

1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与免疫复合物无关。(√)

2引起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渗出的纤维蛋白尿。(√)

3大多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链球菌直接感染所起的(╳)

四简答题

1简述毛细管外周增生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答:1)概念: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病变进展转快;

2)病理变化:①光镜下见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开始为细胞性新月体,活动期转化为纤维性新月体;②免疫荧光镜下可见IgG和C3沉积,少数可见IgG和C3毛细血管壁呈线条状沉积;③电镜:基膜不规则增厚,有的可见裂孔和缺损;④肉眼观察为大白肾。

3)临床表现: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并迅速发展为衰竭。

2试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答:见表:

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病变性质

变态反应性炎

化脓性炎

病因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多种抗原

细菌上行性感染为主,次为血源性感染

发病机制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细菌直接作用

病理制源

弥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

肾子、肾间质化浓性,双侧肾脏大对称性病变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症或肾病综合症或慢性肾炎综合症

高热、寒颤、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

结局

治愈或转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

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l第十四章传染病\第十五章寄生虫病第十四章传染病(一)?名词解释

1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

2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结核杆菌大量侵入肺静脉分支,经左心至大循环,播散到全身各器官所引起的疾病即称之。

二、选择题

1结核病变中,易查出结核杆菌的是(E)

A结核结节B纤维化病灶C结核球D渗出性病灶E液化干酪样坏死物

2下列哪个器官的结核病可形成厚发复合征(B)

A脑B肠C肾D脾E肝

3结核病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是(D)

A肉芽组织增生B纤维包裹;C钙化D吸收消散E向周围组织蔓延

?判断题

1局灶性肺结核以右肺转多,病变多以增生为主,可自愈。(√)

2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因细菌毒力强,以引起严重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类型。(╳)

3结核冷脓肿是在局部形成的无菌性脓肿,无红肿热痛的表现。(╳)

四、试举例三种能引起肠道溃疡的传染病,并简述其形态特点。

答:(1)肠结核:①好发于回盲部;②溃疡呈带状,其长径与肠的长轴相垂;③溃疡边缘不整齐呈鼠咬状,底部有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2)伤寒:①好发于回肠末端;②溃疡呈椭圆形,其长径与的长轴相平行;③溃疡边缘略隆起,底部不平坦,可被胆汁染成黄、绿色,溃疡可深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

(3)急性肠痢疾:①好发于大肠,直径和乙状结肠为重;②溃疡形状不规则;③溃疡浅表、大小不等。

第十四章传染病(二)

?名词解释

?结核结节: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由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典型者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2伤寒小结: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的小结节称之。

?选择题

1在原发与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的形成中,其发生发展不同的关键有(D)

A发病年龄不同B病变部位不同C病变性质不同

D机休反应性不同E播散方式不同

?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厚发病灶常位于(B)

A肺炎B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靠近胸腹外

C肺门D肺膈面E肺胸膜面

?在人体结核病的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

A巨噬细胞BT淋巴细胞C浆细胞DB淋巴细胞E中性粒细胞

?是非判断题

1结核病变的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结核结节的形成体现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2继发性肺结核因免疫反应较强,病变多以增生为主,很少有坏死。(╳)

3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患者常有大咯血,失血性休克是其主要的死因。(╳)

四、简答题

试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

答:(1)基本病变:为特殊性炎,但仍具有一般炎症的渗出、坏死和增生三种基本变化,可以其中之一为主。

?渗出为主:浆液性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

?增生为主:具有诊断意义的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干酪样坏死。

(2)转化规律:结核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

?转向愈合:病变的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和钙化

?转向恶化:病灶扩大和溶解播散。第十五章寄生虫病

?名词解释

1慢性虫卵结节:指急性虫卵结节经10后,卵内毛虫幼死亡,虫卵及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或钙化形成的。

2尾虫幼性皮炎:钻入皮肤的尾虫幼产生抗原等物质,而引起IgG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炎症。

3阿米巴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病。

?选择题

?寄生虫侵入人体后,造成的损害不包括(E)

A营养不良B组织损伤C阻塞腔道D过敏性休克E呕吐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C)

A胃B小肠C结肠D肺E肾

?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A)

A钉螺B老鼠C猪D蟑螂

?是非判断题

1滋养体是阿米巴的致病阶段,传染性较强。(╳)

2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等器官的毛细血管内,夜间8时翌晨4时出现于周围血液中。(√)

3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中华分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道引起的。(√)

?问答题

1肠阿米巴和细菌性痢疾的鉴别。

答:见表

肠阿米巴病

细菌性痢疾

病原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

痢疾杆菌

好发部位

盲肠、升结肠

乙状结肠、直肠

病变性质

局限性坏死性炎

弥漫性假膜性炎

溃疡深度

较深、烧瓶状

浅在、不规则

溃疡边缘

潜行性、挖掘状

不呈挖掘状

溃疡间粘膜

大致正常

炎性假膜

症状

轻、发热少

重、常发热

肠道症状

下压右腹痛里急后重

左下腹压病里急后重

粪便检查

味腥臭,血色暗红细胞多,镜下能找到阿米巴滋养

粪质少,粘液脓血便,血色鲜红,镜检脓细胞多

2血吸虫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

答:血吸虫属裂体吸虫,其成虫雌雄异体合抱,寄生在终宿主人体的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内。雌虫可逆血移行,在肠壁粘膜下层来梢静脉内产卵,虫卵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孵化为毛虫幼遇宿主钉螺,再次侵入体内。经40—60天母胞虫幼和子胞虫幼阶段,后发育成尾虫幼,离开钉螺入水。人触疫水,尾虫幼钻入人体;脱去尾部发肓为童虫,继而入小血管,经右心和肺循环,体循环达全身。其中惟有能过肠系膜毛细管到达肠系膜静脉的童虫才能在体内发肓为成虫。

Iam小幸运

喜欢是最大的支持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chongpai.com /gzdzz/8595.html